【纪念】纪念熊鹰老师

重庆剑友会元老,杰出的剑士和指导者,重庆江北道场代表人物,陪伴我们练习十五年的 熊鹰老师,于上周因高血压突发在家中离世。

感谢、怀念 熊鹰老师。你是我认识的人里面最强的,我永远也打不过你。 —— 丁 可


纪念熊鹰

丁 可
2008年冬天,在外求学和工作的我回到重庆,回到阔别多年的剑友会。在红黄路江北道场震天的呐喊与竹剑声中,有人指着他告诉我:那就是熊鹰

后来的剑友会涌现过很多神话,但我所知道的第一个神话是这样的:在2009年到2012年剑友会三年闭会期间,江北道场有一个男人,热爱剑道如同自己的生命,却不发一言,只要到了训练时间,无论严寒酷暑,也无论天晴或是下雨,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,任何季节,任何节日,哪怕是跨年夜、情人节和大年三十,只要练习时间一到就会去道场;不约任何人同行,不需任何人见证,不因为任何人而来练习或者不来练习,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评论。仿佛去道场练习这件事完完全全是他自己的事,他自己就是自己的见证者,他就是剑道这个客观规律的本身,并不以你我或者世界的意志而改变转移。如果来到道场只有他一个人,他就孤零零地打开道场的灯,换上剑道服、热身、素振、打击,独自练习,仿佛整个剑道世界都在他一个人的心里,仿佛江北道场不在红黄路上,而是在他一个人的身上。两个小时后,大汗淋漓,换衣服,关灯,行礼,独自默默离开,数年以来一直如此。这就是剑友会神话的开始。

微信图片_20211127001327_副本.jpg

那段时间里,在我心中他就是江北道场的象征,甚至是道场本身。训练时间一到,什么都不用问,去道场就好,他一定在。在冷冷清清的道场里独自一人挥剑,对于他而言是一种享受,是一种与自己充分对话的过程。竹刀不断划过寒冷的空气,在一次又一次重复把自己的身心抛出去的过程中,有个东西反弹回了他的心里,这就是自己。关于这种修炼方式给我带来的震撼,我可以写一本书来描述,也可以像他一样,对此不置一词。因为练习对他而言,就像早上睡醒了睁开眼睛一样自然。

——这个人是不是有某种偏执症啊?

我一开始这样想到。

后来发现并不是。

他是一个正常人。他既非天性孤僻,也不热血沸腾,更不是偏执倔强的人。他也有工作,朋友,家人,输了也会伤心沮丧,赢了也会喜笑颜开,喜欢带着我们到处吃饭,喜欢着别人同时也被别人所喜欢,是跟你和我一样的普通众生中的一员。
在后来的日子里,他与我互为剑道上的对手长达十三年之久,练习稽古千余场,深知对方剑风,彼此琢磨超越,在剑理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;在最近的日子里,他对剑道的理解更是达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。对我而言,他是一名亦师亦友的存在,是我剑道生涯里迄今为止最优秀的对手。而对剑友会的广大剑士而言,他既是严酷可怕的熊老师,同时也是可爱的库玛SENSEI。

一个团体,能够历经十七年而依然存在壮大,必定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。这种精神不能凭空存在,而必以人为其代表。熊鹰老师就是江北精神的代表,我们剑友会每一名剑士都应该是。

_DSC7462_副本.jpg

今天他离开了,我与他本不是俗气的关系,所以并不想俗气地去理解这件事情,不必扼腕痛哭。我们每个老剑士身上都有着彼此的精神和剑风,对于我们而言,只要他所代表的东西还在,依然能够不断启发着我们,他就依然还在,分毫未减。
我不知道他一开始是为什么喜欢上了剑道,十三年前我没有问,十三年来我也一直没问过他这个问题。他不因为任何人而来道场,而无数人却因为他的坚持而来,这其中就包括我本人。

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感谢他,无论是他的言传还是他的身教。感谢他陪伴我们的所有快乐,感谢他希烈迅猛的剑风,深沉而滚烫的热爱,一以贯道的专注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江北剑士,让我们看见了更好的剑道。

微信图片_20190923173801.jpg

我们每一名剑士、每一名指导者都应该学习他,学习他对冷热淡然处之的态度。无论身处于热闹或冷清之中,依然不为冷热所动,坚持自己的信念,独自发光去照亮自己和别人。

后来的剑士们,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,但只要来到剑友会,在我们身上体会过什么是热血深沉的江北精神,你就是他的剑友,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剑友。
如同在冬日寒风中感受到孤独燃烧的那颗太阳,

如同在冰冷大地上感受到地心深处的火热滚烫,

愿一百年后再次相遇时,你的剑技依旧能与我们旗鼓相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1年11月26日